為什麼需要教導真愛值得等待教育?

台灣現況分析

兩性關係失調之社會問題:

1.熟人性侵、近親亂倫。

2.青少年性生態改變,青少年性行為比例急促升高:

「一旦有人開始炫耀性經驗,整個班級的價值觀都會被混淆,就會有人想要去嘗試」、「交男女朋友變成一種流行,還有學生拿性行為來炫耀」、「愈來愈多的大學生『只會做愛,不會談戀愛』」(《親子天下》雜誌,2011年6月,p.162、180)

3.兩性間失去互相尊重與責任感:未成年小媽媽懷孕 ,七成男友落跑。

婚前性行為年齡層降低,性態度與價值觀扭曲:

從事性交易的少女,將『性』當作是「謀生工具」的觀念認知;連帶對婚姻也較持負向看法,甚至因為從事色情交易所帶來的優渥收入及物質生活,而產生了「金錢至上」的扭曲價值觀(郭靜晃等,2000)。

性病罹患率、性別角色多元:

愛滋病人數持續上升,防治已成為不可忽視之問題,而在此多元、開放、混亂的社會風氣下,如何引導時下青少年保守自己的身體與心靈,實為當務之急。

未婚懷孕及墮胎次數、棄嬰問題:

「國內生育人次與墮胎人次應該差不多,甚至被拿掉的小朋友比生下來的還要多(2010年出生數:166,473人,行政院統計處)」(聯合報,2011年9月17日)

依據國健局資料統計以及勵馨社會福利基金會統計資料顯示,從民國91年台灣15至19歲的青少年生育率為千分之十二點五,國內增加了「一萬多名未成年的小媽媽」,佔了當年新生兒人數的百分之四,居全亞洲之冠。

在〈為什麼需要教導真愛值得等待教育?〉中有 1 則留言

留言功能已關閉。